2004-2018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伯利恒之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直觉告诉我,耶路撒冷犹太朋友的第一手信息是最新也是最保险的。为此,我们没有遵从绝大部分网上攻略的指引,而是来到了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乘坐231路跨境巴士,从60号公路进入伯利恒。 (下面谷圝歌地图中的虚线就是停火线。当时显示坐231路跨境巴士,只要34分钟就可从耶路撒冷到伯利恒。但实际上花了一个多小时。) 231路跨境巴士是配置先进的大巴,却采用最古老的售票方式——司机兼任售票员,乘客可用新谢克尔上车购票,可以找零。 车刚驶出大马士革长途车站,天就下起雨来。想着很快可以见到巴勒斯坦,带着满腹不安和疑问,甚是忐忑和激动。 车厢里安静整洁。除了我们仨,车上几乎没有游客,车厢里都是阿拉伯面孔的男人和带着头纱的女人。车里的招贴全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几乎没有英文,更没有希伯来语。车刚驶出耶路撒冷中心区,停站后上来个穿戴讲究的穆斯林大妈,她很有礼貌地和我点点头,坐在我身旁。 翻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路两边都是高尚别墅区。大胆地猜测那里就是耶路撒冷犹太人的新居民点。这时车慢慢停了下来。前方有个带着犹太花帽的年轻男人,不知为什么对一辆小面包里的人勃然大怒,甚至用脚去踹车,车里的人却怎么都不出来接茬,路人也没有前去阻止,造成了道路的轻微拥堵。来以色列那么多天,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一次争执。 没有士兵前来查验证件,我们轻松通过边境,车就这么一直开进了伯利恒。路上黄色车牌的以色列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牌子的巴勒斯坦车。网上攻略所言:以色列车禁止进入巴勒斯坦,似乎只是讹传。 231号大巴的停靠点离伯利恒的景点中心区——马厩广场还有几公里路。刚下车,拉客仔就蜂拥而上,实在吓人。我们只得钻进路边餐厅,打算喝杯热茶,等雨势减小再步行过去。大冷的天,餐厅居然没有热茶和咖啡提供,只有冰镇饮料。看我们坐得慌,店员不声不响地拿了几个小纸杯过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阿拉伯草药水。我被他们的好客之道感动了一下,买了一罐写着阿拉伯文的可口可乐。 雨势非但没有变小,反而越来越大。我们无奈只好坐上了一辆的士,花费20新谢克尔。司机开始兜路,套近乎,讲历史,目的是为了我们能把他的车包下来。当然,想这么做我们的生意是行不通的。我们有的是时间和体力,走景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眼前的一切。 马厩广场不大,一面是奥玛尔清真寺,一面是主诞教堂,两两相望。看着时间还早,我们就从奥玛尔清真寺右侧的小街开始发掘伯利恒最真实的一面。 刚来到街口,大家就被炸物的浓香吸引了去。 炸鹰嘴豆泥(Falafel)一定是新出炉热乎乎的才好吃。大叔给我们每人送了一个试吃,味道果然非同一般,比在以色列吃到的好太多了。
不知不觉中,天放晴了。我们拾阶而上,来到这家教堂门前。 教堂对面临街小铺的店主告诉我们,教堂中午不开放,下午也未必开门。 回头张望,只见一幅典型的中东小镇风景画映入眼帘,忽略画中的汽车,恍如回到了中世纪。 我们一路问一路走,寻找乳洞教堂的位置。一位卖茶的老汉给我们指明了路,还热心地把我们带到他的茶铺子里去。 这是一个有点杂乱的,很小的空间。屋子里唯一的装饰是幅美少女图。老头说,那是欧洲游客给他的礼物。 临走时,他送我们每人一块威化饼,邀请我们回来时到他这里喝茶。 短短十几分钟,我们已经收了两件小礼物了。伯利恒人真好客。 街道上游客穿行而过: 还有卖Pita口袋面包的小孩穿插其中,那是当地人吃Falafel时不可缺少的东西。 找了半天,乳洞教堂原来就藏身在圣诞教堂后的小街里,这里都是些安静的低层小区。就这么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准并不低。 但满眼的美好都被钟楼下的铁丝网破坏掉了: 教堂旁边有些规模大小不一的圣器手工作坊。伯利恒的阿拉伯手艺人擅长用当地的胡桃木和树根做各种基督教器物,做工精美,有些根雕堪称艺术精品。 打磨念珠链子的工人: 用封箱胶黏成的十字架: 圣母像、圣诞星、耶路撒冷十字架和阿拉伯男士的头巾同框,这是在伯利恒才看得到的吧。 乳洞教堂同是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圣地,对新妈妈和希望受孕的女性最有吸引力。相传,约瑟带着全家逃去埃及时,曾在这里躲避希律的追杀,圣母玛利亚滴落的乳汁,把石头变成白色。信徒们相信岩壁的粉末对催奶和受孕有奇效。 乳洞教堂的官网说教堂内神奇的白色粉末,只能亲自刮取,任何海外代购都是无效的。然而目前所有能刮取粉末的钟乳石都已镶入玻璃柜中,不知信徒们该到哪里去求神粉了。 乳洞教堂有多个小室 我猜,这个室内修女跪拜的一定是个特别珍贵的圣物: 教堂外停了几辆私家车。车内的小物品似乎代表了车主人的信仰。 这时身旁有人跟我们打招呼——那是教堂旁边圣器工厂的老板和他的员工。老板让我们登上工厂商店的露台。看我们半信半疑的样子,他说:“楼上露台是看伯利恒全景最棒的地方,不收费。楼梯有点陡,小心上落。” 攀上露台的一刹那,真被狠狠地感动了一把。小小的一方露台,圣诞教堂、奥玛尔清真寺尽收眼底: 另一边的山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新建的居民住宅区,看样子一点都不输给大城市。 楼下的小院是工人们用餐休息的地方。老板的SUV就停在院子里。 工人们还给流浪猫爷留了点吃的,用纸巾恭恭敬敬地垫好奉上。直觉告诉我,这家厂子里的人心肠是热的。 我们向老板询问隔离墙的位置,他非常耐心地给予了详细的解答,还贴心地教我们如何选择餐厅,如何避开拉客仔。当然礼物是不可少的,他送了我们每人一套隔离墙涂鸦的明信片,并表示可以帮我们约车去看隔离墙。 且信他一回吧!我们参观完圣诞教堂后就包他介绍的车去隔离墙。 走出工厂,正好是圣诞教堂的下午开放时间。和此行我们遇见的不少教堂一样,主诞教堂也有“礼貌门”。进入教堂必须通过一扇又矮又窄的小门,弯腰抱胸方可进入。 目前,圣诞教堂由罗马天主教会,希腊东正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共同管理。从教堂的内饰来看,这里有很明显的东正教派风格。 教堂里的东正教教士正在点蜡烛: 我们跟随着俄罗斯东正教信徒长长的队伍走入教堂地下一层的耶稣出生圣地。圣坛下的圣诞星所标识的位置就是耶稣的出生之处。信徒们在教士的带领下点燃蜡烛,触摸圣诞星并祈祷后,唱起颂歌。 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俄罗斯男女老少,唱起颂歌来居然还分声部,不得不感叹俄罗斯人音乐素养之高。 回到老板的工厂商店,看了看贴满店内外的顾客感谢信,像吃了颗定心丸一般。 可刚走进店门,老板就一脸歉意地迎上来说:“实在是对不起,刚才预约的车上有客人,司机不能来接你们了。” 我的心情正要跌进谷底时,他说:“但我有更好的方案。让我的员工开我的车带你们去,看完以后再你们送去车站,怎么样?我的车不是一般的轿车,是SUV,全新的。至于价钱,我再给你们打个折。” 到这份上,眼看天色渐暗,也只能继续相信他了。少顷,一个身形高大的大胡子跑进店里,和老板打了个照面。老板说:“这就是我的员工。” 大胡子的脸红扑扑地,炯炯的褐色眼珠里透着淳朴,嘴边亲切的笑容仿佛让屋子都明亮了起来。大胡子年纪并不大,不过是个约莫20岁出头的年轻人。 “把车停好在店门,给她们看看车。”老板说。 看到商店门前那辆日产7座SUV的时候,我们释然了。 胡子小哥的英语比不上他的boss,我们只能作简单的沟通。他带着我们在伯利恒城里遛弯儿,走走停停拍拍。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鲜花投掷”涂鸦墙。原来这幅涂鸦画在旧加油站的墙上: 第二站就是涂鸦最为集中的一段隔离墙。 胡子小哥停下车来,很认真地,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堵墙高8米、长约700公里。没有得到允许,墙外的人进不来,墙内的人出不去。”言语不卑不亢,掷地有声。 这时天色忽然暗下来,我看着匆匆在隔离墙下走过的人,巨大的隔离墙体,加上略带诡异风格的涂鸦画,有种凛凛悚然的气氛。 这里的涂鸦内容大多涉及反战与和平。 也有不少年轻人的励志奋斗史。图中的文字讲述了一个被家人逼迫读医的年轻艺术家如何追求自己褪色的理想,并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颇受触动。 此时,大雨滂沱。在我的盛情邀请下,胡子小哥接受了拍摄。我想,他健康又充满自信的笑,又能刷新不少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刻板印象。 做鹰嘴豆泥吧!别修墙啦! 多么朴素真挚的和平愿望。墙有筑起的那日,必有推倒的一天。希望我们能早日迎来这一天。 |
淡季旺季旱季雨季价格不同,也和车况有关。还要小心司机偷换概念,讲好价以后反口说是每人价而不是包车价。伯利恒非常小,天气状况好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步行为好。 |
回复 当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