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8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从小喜欢三毛的书。长在摩肩接踵的居民小区里,我不知道什么是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爱看书和电影,但是那些浪漫主义的故事似乎和我没有半点关系。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直到出了国,自以为长了点见识。又学了点半吊子西班牙语。我觉得,是时候试着重现三毛的壮举了:我也想在外地生活,融入别人的文化。我要去中美洲了。 更新完毕,刚刚加了电梯。还会一直补充细节,谢谢大家的关注了! 我的另一篇墨西哥游记在 墨西哥跨年夜-七日深度游-收获生命的旅程[西语求生+青年旅舍] 欢迎大家去看看! 第一站是古巴。 说点实际的东西:身为中国人,怎么在一个讲西语,社会习惯非常不同,而且基础设施不好的国家活下去? 西语求生出门儿之前,稍微自学点西班牙语。看视频学点日常用语,可以必要的时候救命。当地人非常喜欢聊天,就算和不怎么会说西语的人他们也聊得起劲。每次和路人聊聊都是很棒的经历。为了表述清晰,我会把地名和日常交流的西班牙语写在下面。 签证入境:不麻烦由于古巴不要求中国公民签证,每人入境只需准备一张旅行证(tourist card)。我从美国洛杉矶直飞,航空公司在机场会卖,非常方便。或者可以从网站cubavisaservices.com上面买。要100美元,快递到家。 双货币系统:钻系统的空子19日,飞机降落在哈瓦那首都机场(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José Martí, 缩写HAV)。首先,需要当地现金,可以到机场内的ATM(cajero automático)取钱,只要不是美国的银行卡就能直接取现金。要解释一下古巴的双货币系统:本国人用的古巴比索和外国人用的古巴兑换币。古巴比索叫Cuban pesos,简称CUP,按理上歪果仁不能用,但是要用它付钱店主们也不会拒绝。古巴兑换币叫Cuban Convertible Pesos,简称CUC,读库克。两者之间的兑换率约为1CUC=26.5CUP。1个CUC约等于1美元,也就是6.5人民币。这个复杂的系统还存在是因为古巴对外汇的管理不力,尤其是美元,所以干脆设立价等美元的兑换币来防止外汇流失。原来国内也有这样的兑换券的。关于物价,我们这些外国人一人吃顿饭要10CUC,但本地人一个月工资才能挣20CUC。这样的价值不等是在变相坑外国人的钱,但是我还挺愿意被坑的,毕竟人家是社会主义朋友,而且对于我们物价高点的地方来说,物美价廉。 交通:多彩老爷车下一步,打车去住处。在哈瓦那机场打车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选辆最好看的老爷车吧!司机们都会说一点英语,而且非常殷勤的帮顾客们拿行李,指路,甚至帮忙联系房东。从机场打车到老城区大约25CUC,可以讲价!是时候拿出在菜市场练的看家功夫了。 住房:真实的民居住处,我推荐民宿(casa particulares)。每家民宿门口有个蓝色的标示,证明是合法的国营,如果没有提前预定,敲门问问有没有空床也可以。住在本地人家里是种幸福,可以和房东交流,问问他们好玩的去处,近距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每个民宿都提供早饭和晚饭,虽然要额外付钱,但古巴咖啡和果汁真是一绝,一定要多喝点。并且,哈瓦那没几个早餐店,过了晚上6点大多数的餐厅也关门了。民宿要从爱彼迎(airbnb.com)上面预定,平均价位20CUC一晚很便宜。大型宾馆也有很多,都在很美的大型殖民时期建筑里,据说也很不错。 通讯:没有网也不错用手机。古巴是出了名了信息不流通,信号覆盖率很差。可以在机场的便利店买电话卡,里面包括通话分钟,但是不会有流量。流量这东西在古巴是不存在的。在一些公共区域比如公园或者街头会有无线网络,可以连WI-FI,也有人现场兜售电话卡。想找的话特别简单:看到街上一些年轻人坐在地上玩手机,就是那了。但是这些网络也很慢。如果有北美通讯公司的电话卡,可以提前办漫游。但是会非常贵,而且数据会很慢,我不推荐。我决定在古巴的这一周不打电话,不用网络,试试不再被信息包围的感觉。所以我提前用地图软件下载了要去城市的离线地图,通知了房东们我的入住时间,这样就好了。 就这样住进了民宿。会说一点英语的是Yilian,她做了烧鱼当晚饭。海鱼应该就是附近的渔场捞来的,脸上写着一种有机食品的气质。处理有点粗糙,不过酱味很接地气,像家里老人会炖的鱼。配上口感略干的蔬菜沙拉和咸味米饭,就是古巴人日常的饭菜了。 在特立尼达一定要吃的烤龙虾! ---下面开始深度游的分界线---写写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他们讲给我的故事。 比如: 跳骚沙舞 点餐吃饭 买雪茄 喝朗姆酒 点鸡尾酒 和古巴人聊共产主义 哈瓦那一天两夜早晚截然不同的海滨大道晚饭过后,出门走一走。民宿离海边只有两条街,于是我寻着海的味道向北走去。晚上的气温正好,穿一件薄外套。在这惬意的晚上,街上熙熙攘攘的都是年轻人。他们喜欢穿五颜六色的圆领衫和五颜六色的运动鞋,好像世界其他地方的简约穿衣风格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好多人都看着我露出微笑,有的问我需不需要打车和旅馆,有的叫我中国人:“¡China!”当时我不知道他们并无恶意,其实古巴人对我们好感爆棚。走到海滨大道,就是有名的公路Malecón。旁边有个小广场Parque Antonio Maceo,好像是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将军。小小的游乐场里面有跷跷板,秋千等等让小孩子和我激动的东西,但是这些玩具的个头都极其危险得大,这么高的跷跷板能让小孩玩吗?有人在放骚沙舞的音乐,在边笑边跳。Salsa,一种起源在古巴的舞蹈,跳起来活泼可爱,每个古巴人都会来两步,是真正的国家象征。 Malecón路南是一溜破败的殖民时期建筑,大理石浮雕模糊不清,在昏黄的路灯下能看出涂了厚厚的彩色油漆,每栋小楼颜色都不一样。路北就是加勒比海,天然的港湾风平浪静。年轻人们自带音响坐在石椅上聊天,看风景。中年大叔们在钓鱼,虽然旁边有个不许钓鱼的牌子。这些人好像完全没有烦恼,好像他们已经在这里坐了很久很久,也会一直坐着不管时间跑得多远。他们身后的潮水轻轻的反复着,我想,这潮水看过当年殖民者坐着帆船抵达这里,也见过有钱人从海边的豪宅里逃走,坐上小船逃亡北方,生死未卜。而现在它们也在静静地看着。 早上吃了丰盛的早餐(desayuna)。热带水果(frutas tropicales)开胃又上瘾,但不是每种都甜,也许是这里不用农药和化肥的缘故吧。果汁(jugo)非常鲜美,非常甜。咖啡,有名的古巴咖啡(café),俘获了我的心。煮咖啡用明火加热,同时加糖(azucar),很多很多糖,所以也非常甜,有种绵软的口感,太好喝了,而且不上头。加上不怎么好吃的面包(pan)黄油和香肠,就是给外国人吃的早餐标准。幸运的是,后面还吃到了更好吃的早餐。 白天的海边大道是另一番景象。不少老爷车跑过,老年引擎一边咳嗽一边推动走风撒气的车身。跑的不快,不知道是有限速还是真跑不快。 不像晚上的鬼影幢幢,多彩的建筑显示出了它们的高饱和度,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美景。沿着海边走了15分钟,到达老城。港湾的边缘是圣萨尔瓦多 德拉蓬塔城堡(Castillo de San Salvador de la Punta),一座16世纪西班牙国王兴建的城堡。现在一般建筑只剩地基,积了水,看起来像带喷泉的池水。隔海相望的是三王城堡(Castillo De Los Tres Reyes Del Morro),以及哈瓦那的市中心,高高的建筑群。 市中心奇遇:雪茄,学校与冰箱接着走到Paseo de Martí,全哈瓦那最整洁的一条街。 遇到一个小姐姐Maria,她来自美国迈阿密,是古巴革命中逃亡美国的难民后代。她的家人都生活在美国,这次来主要是看朋友,以及给她爸买雪茄。她带我到了一个雪茄工厂直销店,据说是跳楼价大甩卖。雪茄店其实就是某人的客厅,一张小桌子上摆满了木头做的雪茄盒子,赏心悦目。这里要介绍一下古巴雪茄。雪茄本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奢侈品之一,由于古巴的出口限制,更加珍惜。在美国再见仍然没有与古巴的贸易,而对游客少量携带雪茄和朗姆酒的限制也是奥巴马执政期才松动的,现在一个人可以带两盒。卷雪茄的工艺是整张烟草叶子卷,而且需要湿度很大的环境才能完美地保存,所以只有古巴,这个包在加勒比海里面的热带小岛,才能大量生产。如果带回到冬天的国内或者美国加州,两天就干透,完全丧失咸味以及价值。小姐姐买了一大盒。我只是想看看,虽然跳楼价让我很心动,但是最后还是没买。本来合一支20多美元的雪茄活活被老板杀到7,8块美元。所以有抽烟的朋友可以给带一点,非常划算,毕竟雪茄那么大一根,能顶10根香烟吧。不过一定要问问当地人的意见,比如民宿房东看看是不是真的雪茄,因为很多假货。哦,还要加一句,吸烟有害健康。
艺术馆看画 夜总会听歌之后去了艺术馆Museo de Bellas Artes Cubano。里面收藏了大量16世纪到19世纪的名画,为欧洲画家和中美洲画家所作。里面有很壮观的彩色玻璃穹顶,也适合登高望远看看哈瓦那老城。有意思的是,里面的收藏基本上都是闹革命的时候革命军从“地主”家里没收的,全都完整保存起来了,没砸没烧。看来古巴人对于不光彩的过去是持包容态度的。最大的展览是Wifredo Lam,古巴国宝画家。 Lam生于1902年,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非裔西班牙裔和美洲原住民混血。所以Lam,也叫林飞龙,是个有才有态度的大帅比。他年轻时环游欧洲学艺,和毕加索是好基友,后返回古巴,宣扬黑人精神和反对种族主义。他的画描绘的是剥去外皮的人类,肢体交错在甘蔗林中的兽面人身的怪兽,或是端坐在椅子上的母亲怀抱婴儿,母子都以马面具为脸孔。林飞龙的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和种族观念上的反叛精神都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所以他才是首屈一指的古巴画家,独立的精神象征。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他的画。 五分钱小酒店Bodega del Medio,曾经是海明威喝酒写书的地方。可以来杯莫吉托Mojito,听现场音乐表演。 又到了晚上,去听名叫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演出。他们是一支老牌乐队,在古巴革命前是全民天团的水平。但是革命后逐渐没落,音乐家们一度几十年没有出师。他们的音乐代表了资本主义富足的社会,悠闲和爱情,不适合社会变动期间的情绪所以会经受这样的坎坷。现在能看到几位八九十岁的老艺术家表演,真是幸运。他们的音乐都很热闹,四五十年代的大乐队风格。他们现在主要在Rosalia de Castro这个地方表演。也可以在网上欣赏到他们的音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21277/?from=search&seid=7388047144217171376。 特立尼达两天两夜21日,启程去特立尼达Trinidad。 我坐的大巴是Viazul公司的,如同头等舱的座椅,还发甜甜圈。推荐如果要去其他城市可以坐,提前在网上买好票或者在车站买都可以。这大巴只针对国外游客服务,所以一路上碰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有来自日本,越南和德国的学生,有居住海外的华侨,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国学生。一个韩国小哥已经游遍了三块大陆,现在在墨西哥做会计。他除了母语韩语,西语和英语说得都不是很顺溜,但是这不影响他边打工边周游世界的梦想。一个德国小哥与我同岁,在美国当交换学生。一对华侨夫妇住在纽约皇后区,自从他们退休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出国旅行。伯伯小时候随家人移民到洪都拉斯,后来又考入美国的大学,在那里遇到他来自台湾的太太。这些人都无忧无虑地,萍水相逢在向小岛南边行驶的大巴上。 尽情歌舞吧 好像无人在看大巴要坐五个小时,到了Trinidad已经天黑了。房东伯伯非常好客,家里有两条狗,一只小奶猫和川流不息的客人。 他推荐我们去露天广场Casa de la Musica听音乐。 Casa de la Musica,就是音乐之家的意思,在很玲珑的Trinidad老城中心。从天黑知道凌晨两三点这里都有音乐,和喝酒跳舞的人群。 寻找革命历史 参加古巴乐队22日,Plaza Mayor是Trinidad最好看的,最中心的广场。空气好,阳光好,风景好。附近有不少精美的建筑物,画廊和纪念品店。 大叔们在搓多米诺
出了博物馆是另一个小广场Plazuela del Cristo。很幸运地碰到一个乐队的表演,吉他手还邀请我们一起演奏。他递给我一个...我能想出的形容词只有...豆腐梆子,教我跟着他们歌曲的节奏敲。小小一个梆子,在歌曲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来拉丁音乐里清脆的打击声就是这个梆子啊。吉他手还会弹加州旅馆,简直当场爱上了。 双喜牌高压锅,下面生着火。 一个小教堂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Asís,上面有钟楼,俯瞰全城。风景真好。 往山里走,想去看河的路上看到了真正特立尼达人的居民区。简易的砖房,外墙涂了鲜艳的油漆。路是土路,由于很多马载人载货,满地是马粪。白天在家的是女人和小孩,小姐姐站在家门口,抱着一条蜥蜴。她向我打招呼,告诉我她的蜥蜴是家养的,不咬人,让我摸摸。山里三四公里有瀑布,可以骑马过去。走到一条小溪边。 西恩富戈斯一天一夜当地家庭的幸福小日子23日,到达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 坐大巴的路上看到了延绵不断的湿地,甘蔗种植园,和果树林。毕竟第一产业才是支撑古巴经济的大头,也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产业。一对从德国来的情侣没有见过这样一家一片地的经济形势,他们非常震惊。每个小农场中间是一个小房子,门前放着两张摇椅。农民们累的时候就坐上摇一摇,逗逗狗,喝杯咖啡。他们好像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了。 房东Yamilka超级可爱!她把小城的景点从里到外讲了一遍,还聊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她女儿每个周六晚上都会精心打扮一番,去一条海边大道Paseo del Prado上吹风,听流行歌曲。而她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每周都去还不会腻。还有,政府要求民宿房东每周都去一个机关登记所有国外游客的姓名,和他们的全部消费。这确实很烦人,所以Yamilka每次登机完毕都会去海边来一杯菠萝鸡尾酒。我们还聊到怎么购买生活用品,她说其实她们家好用的东西和好吃的菜和肉都是从私人小商贩买的,就是走私过去的。可能是因为国营商店的效率太低吧,新鲜的鱼虾只能在小走私贩子手里才有。而且,在17年的夏天,也就是我去之前半年,古巴刚刚经受了台风的侵袭。几乎每年加勒比地区都会遇到台风,17年的是很严重的一场。当时沿海城市全部断电一周多,农作物基本上全被风吹坏,动物也死伤不少,非常艰苦。我经历的只是17年下半年的水果都不甜而已,很难想象每年都要准备抵御天灾的辛苦。 在加勒比海游泳去了海边,Playita Junto Sur。坐的是人挤人的公交车,车上以本地人为主。司机叫Suanly,她说她的奶奶是中国人,是长得有点中国特色。海滩上人很少。发现一只小沙蟹,横着钻进沙子里了。沙子颜色很淡,里面有不少贝壳和珊瑚。往海里走,海水从浅浅的透明到清澈的蓝绿色,再到一望无际的蓝。很轻松地就游出去很远,再往海天交接处游,好像能看到黑色的海盗船了。 法式优雅的老城回到民宿洗澡换衣服,我们又去了市中心。 José Martí 的雕像,他是古巴有名的诗人和革命领袖。 市中心是何塞马蒂广场Parque José Martí,周围是西恩富戈斯最漂亮的建筑。包括天主教堂Catedral de la Purisima Concepcion,特里剧院Teatro Tomás Terry,政府大楼Palacio de Gobierno和菲尔里尔大厦Palacio Ferrer。
热爱足球的国家往西边走就是海港,甘蔗工厂,集装箱码头和海军博物馆坐落在海边,能看到几条军舰。走过一片居民区,不少孩子在街头踢皮球,大一些的小帅哥在球场踢。
墓地 日落 永恒海边是一座美丽的墓地Cementerio la Reina。看门的一对夫妻每天在这里上班,晚上还要忍着热带可怕的蚊子守夜,圣诞节也不能休息。但是他们对这片墓地的历史非常有热情,给我介绍了很多,虽然我听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墓地的一边都是年代久远的墓葬,大多数是西班牙裔的富商和家属。每个家庭共用一个墓穴,有人下葬时会开启封好的墓门。墓碑上都写着西语缩写R.E.P(resto en la paz),有一些墓碑上写着R.I.P(rest in peace),估计这些主人生前是说英文的。
朗姆酒 可爱的小餐厅在餐厅吃了顿饭。餐厅在当地算是比较高级的,平均一人20CUC,也是tripadvisor推荐的餐厅,所以我以为只有来自物价高地区的游客才会来这里吃饭。想不到,本地人也会拖家带口地来这儿,付比平常贵几倍的饭钱。可以理解为古巴人花钱大手大脚,也可以理解成他们喜欢享受现在吧。 各种古巴产酒的酒标
走在Paseo de Prado海边大道上,果然像房东说的一样,满是中学生年级的人,好不热闹。 哈瓦那两天一夜中国城与大厨谈天说地24号,再回到首都哈瓦那,住在中国城一角。
共度平安夜第二天早上,在只有本地人会去的的小买部买了饭吃。简单的芝士披萨,热腾腾的从烤箱里拿出来。小店的卷帘门拉上去了,店面冲着街头,经常有路过的人停下,靠着木头吧台喝一杯啤酒,吃一片披萨,只用花几比索。 平安夜的晚上,意外地走进一座教堂参加了弥撒。参加的人大多是互相认识的周边邻居,他们提前做了讲圣诞节习俗的短片,里面的奶奶简直浑身是戏。有修女们带着孩子唱诗,神父焚烧松香,把宝宝雕像放进圣母怀里。弥撒里面大家一起为新的一年祈福,祝福世界上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大家相互握手祝福,整个教堂溢满了欢乐。 贴几张大标语吧。
26日,飞往墨西哥城。敬请期待游记! 现在我的墨西哥游记也更新完啦,希望喜欢的读者们前去支持!在文化和艺术都非常多元的墨西哥,我也拓展了一下我写的游记内容,给每个景点都写了详细的介绍。遇到很多美好的艺术品和建筑,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我还写了一份详细的路边摊小吃和品酒攻略,祝读者们吃好喝好。 看到这里的读者,谢谢你的支持!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祝你们以后的旅行愉快! |
祝南瓜头元宵节快乐! |
回复 当前帖子